新华社解读北京城市副中心街区层面规划草案

2018-06-26

《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(街区层面)》草案(下称规划草案)21日开始网上公告,26日将开始现场公告。公众可预约参观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厅和通州区潞城镇展厅“建设新时代的千年之城”公告展。

去年9月党中央、国务院批复的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(2016年-2035年)》要求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,规划提出将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、新型城镇化示范区、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。

本次规划草案提出到2035年,副中心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,成为低碳高效的绿色城市、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、自然生态的海绵城市、智能融合的智慧城市、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、公平普惠的宜居城市。

明确空间结构和功能定位、人口规模

规划草案在2016年开展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基础上,坚持遵循中华营城理念、北京建城传统、通州地域文脉,构建“一带、一轴、多组团”的空间结构,以一带、一轴为统领深化城市空间结构,组织城市功能布局,以组团、家园为单元提供城市公共服务。

城市副中心将聚焦行政办公、商务服务、文化旅游三大主导功能,搭建科技创新平台,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。人随功能走、人随产业走,城市副中心将承接中心城区40-50万常住人口疏解。

到2035年,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,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左右,地上建筑规模约1亿平方米。

重构水城关系,推进大尺度绿化建设,彰显文化魅力

规划草案着重提出要处理好水与城、蓝与绿、古与今的关系,将水城共融、蓝绿交织、文化传承作为城市副中心的主要特色。

规划草案依托多河富水生态本底,传承运河历史文化,秉承自然生态理念,构建系列分洪体系,保障防洪防涝安全,营造自然宜人滨水环境,重构水与城、水与人的和谐关系。

规划草案全面增加绿色空间总量,实现森林入城,人均绿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。构建结构清晰、布局均衡、连续贯通的多级绿色空间系统,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100%,让蓝绿交织成为城市副中心的底色。

规划草案提出要保护并利用好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,讲好运河故事,构筑全面覆盖、亘古及今的历史文化传承体系,充分展现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。

塑造由古及今、古今同辉的城市风貌

记者获悉,城市设计成为本次规划草案的一大亮点,通过重构城市空间秩序,依托大运河塑造由古及今、古今同辉的城市风貌。城市副中心将打造“京华风范、运河风韵、人文风采、时代风尚”的城市风貌。

规划草案加强了城市设计特色引导。城市副中心将构建重点突出、特色鲜明的风貌格局,展现“绿心环翠承古韵,一支塔影认通州”的新时代城市画卷。

未来,城市副中心加强高度管控,划定基准高度管控区,建立舒缓有序、格局清晰、通透疏朗的城市高度秩序。城市副中心建设低密度城区,加强建筑规模整体管控,划定规模适度、紧凑集约的强度分区。城市副中心规划加强对建筑风貌、城市色彩、第五立面与公共空间等方面的全域全要素管控,全面提升城市空间品质。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

在线咨询
联系电话

18612447613